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4年党政工作要点

时间:2020-11-05 点击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4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4年学院党政工作要点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加强和改进的党的建设为总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总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推进省部共建为总抓手,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和优化育人环境,开创龙江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对照学院班子整改方案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逐项推进落实,及时向师生员工公布整改结果。进一步减少会议召开次数,将年内全院性会议控制在2~3次;进一步精简文件、简报,将年内学院各类文件较同期减少30%,将学院简报控制在20期、100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全院贯彻执行党委和行政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落实工作的进度,在“五一”、“十一”、“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前夕,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出勤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通过参观一次廉政教育基地、主办一次廉政知识讲座、阅读一本廉政书籍和观看一部反腐倡廉电影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严格财经纪律,控制公务消费标准,确保“三公”经费只降不增。

2.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学院班子配备情况,做好学院领导、党委委员和院长助理的分工调整,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解决问题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学生宿舍听取意见每月不少于2次、深入主管部门研究工作每月不少于3次,继续落实好午餐见面会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继续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召开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和干部学习工作会议,学院班子成员围绕高职教育改革,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研究论文。加强对干部的履职能力教育和日常监督管理,年内计划派遣2~3名干部外出挂职锻炼,安排不少于5名干部在校内进行岗位交流,重视女干部、年轻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围绕高校工委布置的调研课题和学习贯彻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学院党建工作座谈会,指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选好配齐系级党总支成员,组织新当选支委进行党务知识培训并考核,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会。规范系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全院系级班子成员对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较好的单位进行观摩,对基层单位财务核销实现党政负责人联名签署制度。筹备召开教代会,巩固“合格职工之家”建设成果,争创“优秀职工之家”,健全完善基层工会组织。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健全完善院系两级团的组织机构,选好配齐系级单位团组织成员,规范系级单位团支部建设,强化共青团组织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4.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师生的要求,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拓展载体,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院报、学院简报和校园网质量,重点抓好校园网信息更新的速度和上传图文的质量,开通学院官方微博,推动系级单位微博建设,适时推动师生自建媒体和自管媒体建设。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积极宣传报导学院办学成就和特色亮点,扩大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

5.全面加强学院德育工作。深入实施《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大力加强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举办“家乡美、民族美”主题演讲会、报告会,鼓励新疆班学生与内地学生建立友好班级、友好寝室,把学院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经验的创造基地。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突出抓好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进学生日常成长记录。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生厌学、弃学干预机制。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制度,开设家长微信群、朋友圈,探索成立“家长学校”,引导学生家长培育良好的家风,把“未来家长”教育纳入学生德育工作范畴。

6.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学院领导班子配备和机构改革实际,调整完善学院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健全完善治安、消防、公共卫生、交通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季度组织师生员工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确保各类预案好使管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加强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出台教学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和连贯性。改革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建设好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增强教学改革的执行力。改革教学资源配置方式,核算办学成本,评估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巩固和深化“校研企”、“校媒企”、“校介企”、“校商企”、“校校企”等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统筹推进全院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飞鹤乳业共同开展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用真实、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公共课、基础课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针对异质化生源特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研究制定学分制转换制度,把养成教育的内容项目化、学分化。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改革,使所有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由无主资产变为有主资产,建立实验室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8.加强科研工作逐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少数民族教师开展研究。结合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把改革实践升华为具有民族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争取课题立项,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加强对北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鼓励少数民族师生开展民俗项目研究。开展对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9.强化督导作用。发挥专家督导室在教学改革和学院各项改革事业中的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健全院系两级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建设好专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提高督导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系(部)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制度,严肃督导结果的使用,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着手研究2015年人才培养评估工作。

10.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津贴分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出台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按期完成学院各类人员分级聘任工作。妥善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关系,确保岗位聘任工作平稳实施。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符合学院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校内收入分配制度,并逐步实现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同工同酬。

11.推动后勤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食堂、浴池、开水房等政策性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稳定用工队伍,合理调配人员,优化工作环境,进一步压缩开支。搞好超市、商服等经营性项目,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启动体育场A区看台门市招商工作,进一步盘活资产。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以节约用工成本、节能、节水、节电为重点,进一步降低学院的管理运行成本。

1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做大做强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6个省级重点专业,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的专业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办好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力争进入我省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专业,积极争取民族舞蹈专业进行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重点建设专业行列。加强新增专业的论证、调研工作,办好学前教育、汽车加工专业。加快专业带头人培养步伐,实行引进与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方针。

13.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继续开展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活动,实施“良心工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在高职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体育教育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依托名优学校和名师开展“影子培训”、跟踪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参与学术交流和参加公益性讲座。

14.加强文化艺术体育工作。改革体育公开课和专业课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体育课程,适时增补体育器材,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响应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与驻地周边单位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各类体育赛事。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申报工作。举办第九届田径运动会,推动校内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积极做好大型体育赛事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参赛选手的培训工作,力争在全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扩大艺术类、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范围,举办国学知识系列讲座,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开展蒙古文、朝鲜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书法比赛和蒙古语、朝鲜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诗歌朗诵比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歌舞团建设,积极参加哈尔滨之夏啤酒节、湿地旅游文化节以及车展等社会演出活动,不断提高学院知名度。

三、推进省部共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和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

15.推进省部共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与国家民委、教育部合作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协调攻关力度,实现省部共建战略目标。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向国家民委申请建立“全国民族技艺产教结合示范基地”、“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做好牵头成立全国民族高等职业教育学术协作组织的各项工作。争取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合作共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科研基地。做好全国民族院校改革发展座谈会组织工作。

16.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招生计划,力争实现2014年高职计划1 600人,省属民族预科计划1000人,新疆预科计划170人。做好“飞鹤班”的招生工作。健全完善招生政策,并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继续推行全员招生,力争实现长年招生。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合理划分招生宣传区域,创新招生宣传载体,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召开招生工作总结大会,兑现招生奖励政策,省内招生录取率达到100%,报到率达到98%,力争到2014年9月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

17.认真做好毕业生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并实施,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制定提高高职专业学生“专升本”通过率工作方案,强化组织引导与考前辅导工作,指导、支持上线考生做好录取调剂工作。鼓励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鼓励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特岗计划”等就业项目。做好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维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权益。制定并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方案,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工作状况,形成有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学院设置专业及制定招生计划提供依据。成立校友会,发挥校友为学院建设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18.加强财务和审计工作。建立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财务公开。继续争取省政府专项资金的落实到位,化解学院基本建设债务。通过省民委、省教育厅,继续争取国家民委、教育部的支持,争取打通中央财政投融资渠道,解决学院发展资金缺口。继续争取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完善筹融资的结构。加大教育资金审计力度,做好2014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统筹监管和“小金库”、“假发票”专项治理活动。强化审计机构职能,发挥审计人员作用,做好干部离任审计和重点岗位职工离职审计工作。

19.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严格公车管理,合理调配日常用车,科学设计行车路线。严格公务接待标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餐申请、审批和报销程序。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举行办公自动化技能培训并推行结业考核制度,提高全院各部门工作人员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和处理现代办公软件的能力。严格收文、发文程序,举办应用文写作培训班,提高教辅、科研和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做好档案工作、信访工作和院务公开工作。

20.加强资产管理和设备采购工作。加强资产出租出借和自用资产管理,探索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实行资产报告制度,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实行动态监管。逐步形成权属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运行高效、监督严格的资产管理模式。严格设备设施采购招标程序,用好用足专项资金,切实维护学院利益。

21.加强文献信息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建立符合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平台。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建设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建设,普及网络信息办公知识,扩大校园“一卡通”应用覆盖面。提高图书馆管理运行效益,发挥其在育人领域和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阅览室,开设电子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延长对师生开放时间。

22.加强民生工作。主动回应师生员工重大关切,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加强对寝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建立供水、供电、供暖的监测体系,及时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关心教职工生活,让所有教职工共享学院改革发展成果。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严格掌握政策,详细制定方案,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23.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全省民族中小学校双语教师培训中心的作用,完成“国培项目”的年度任务。做好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探索研究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培养培训模式,完成省委组织部和省民委(宗教局)下达的民族宗教干部培训任务。巩固与省节能减排协会的合作关系,继续开展全省重点用能单位的培训工作。发挥黑龙江省宠物职业技能考评中心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24.加强实训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促成超越集团四条生产线的正式投产运行。积极开展与伊利乳业的合作,加快液态奶生产线的引进步伐。推进与雀巢咖啡的合作谈判工作,打开校企合作的新局面。依托食品实训中心,建立全国民族民俗风味食品生产基地,搭建食品工程科研工作的新平台。

25.加紧推进一期基本建设收尾工作。按照陆昊省长批示精神,以审计厅全覆盖审计为契机,尽快完成一期建设的收尾工作,做好审计结算、报竣验收。做好内业资料整理归档工作,认真梳理基建档案。妥善处理工程欠款问题,用好商业银行融资贷款,严格按照合同做好支付工作。依法处理合同纠纷,加快处理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