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时间:2020-11-05 点击数:

 

 

黑族职党发〔2013〕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院直各单位、各部门: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业经学院2013年3月27日一届四十次党委会研究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中共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委员会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

主题词:印发工作要点通知

抄 报:省民委(宗教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文教处

中共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4月2 印发

共印3份

附件: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谋求学院科学发展的机遇之年。2013年学院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部署和省民委(宗教局)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为主线,不断破解学院发展难题;以转变作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以领会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学院顶层设计为突破口,积极谋求省部共建,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引领和保证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

1.加强院系两级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标准,按照“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院班子科学执政的能力和办学治校的水平。大力加强系级班子建设,重点抓好系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贯彻执行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提高系级班子党政负责人的协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在学院各项事业中的中坚骨干作用,选树2~3个先进系级基层党组织,并积极向省民委(宗教局)党组、省直机关工委和省委高校工委进行推荐评优。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启动学院新一轮干部竞争上岗,对获聘干部的上岗承诺实行刚性落实。对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责。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动真格、出实招,奖勤罚懒,治庸问责。从合理构建学院干部队伍框架的长远战略出发,继续加强干部的学习提升、挂职锻炼和多岗位交流,进一步加大对女干部、年轻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

3. 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读一本党史书籍、记一本学习笔记、完成一个调研报告的活动,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规范基层党组织运行制度,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员工的活动常态化,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实习学生临时党支部,尝试在社会用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的辐射面;依托业余党校,开展党史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常性教育,打造一批精品党课,形成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并积极向省内外推介,强化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4.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 精简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端正党风政风,改进文风会风,切实转变作风。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教育,防微杜渐,逐一排查风险点;大力推行依法治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大力推行阳光治校,扩大院务公开的范围,降低领导干部岗位职务风险。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督查、督办工作任务的推动作用,对全院贯彻执行党委和行政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适时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落实工作的进度,并以此作为年终部门考核和干部考评的依据。

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加强统战、工会、共青团工作,发挥其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筹备并适时召开第一届教代会,建好“职工之家”并努力使其成为“优秀职工之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八届田径运动会,丰富教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6.立德树人,开创育人工作新格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建设,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力度,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际,深化“两课”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实施“良心工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对学生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各民族师生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学院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示范基地;通过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先进典型培育,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公民意识,养成公民素质,探索建立公民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研究更加完善的“三育人”工作方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实现环境育人以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一目的。

7.加强舆论引导,建设文化校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引导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加强对课堂教学、博雅讲坛、社团活动、微博、贴吧等舆论阵地的监管和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高学院简报、校报和班级板报的办报质量,扩大校园传统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和文化承载力;积极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现代校园媒体的作用,加快校园网主页信息更新速度,提高上传稿件的质量,重点做好各(系)部网站建设。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凝炼学院办学、创业精神,以育人文化和民族文化为重点,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办学文化、校园文化体系。在师生员工中开展经常性的校史校情教育和学唱校歌活动,增强师生员工对学院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8.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打造平安校园。以“十防止、四杜绝”为安全工作重点,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和各项制度。健全完善治安、消防、饮食、交通等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各类预案好使管用。结合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学、节前假后和敏感时段,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 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要借鉴 “校研企”、“校媒企”、“校介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统筹推进全院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科研工作。

10. 规范教学管理,合理开设教学课程。全面加强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删减部分不适宜的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创造条件。科学安排教师的授课时数和授课科目,严格控制教师授课时数,实现各学科课程的精讲;改革考核模式,鼓励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可倾向性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推进支持校级精品课建设工作,为择优推荐省级精品课奠定基础。

11. 实施以点带面的专业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6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专业优势,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带动全院各个专业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打造一两个办学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建设群。继续谋划和争取把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划入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专业。做好新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加大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课程的培养和打造工作。

12. 以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回访为契机,全面总结学院两年来人才培养工作成果,为下半年筹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巩固并不断深化评估整改效果,组织开展好教师专业剖析、说课大赛等教学活动。

1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机构的职能,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督导制度规定,严肃督导结果的使用,针对规定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指导各教学单位建立切实可行的系(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反馈公开制度,形成系(部)年度教学质量监控报告。

14.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深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注重增强高职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继续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级各类比赛,做好大赛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对参赛选手的培训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争取在各种赛事中都能有全新的突破。

15.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向省教育厅争取高职招生计划1600人、少数民族预科招生计划800人,并通过教育厅向教育部争取扩大新疆预科生招生计划,力争今年将在校生规模提高到3 500人左右。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合理制定抓招生方案,力争完成招生计划总数的85%,实现新生报到率95%。抓住特色专业学生全部实现就业且高薪就业的有利时机,实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推动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6. 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学生主体”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学生工作横向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和拓展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能力、方法和层次;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建立重点对象管理信息库;加大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等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机制。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各类学风建设活动。

17. 开展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设定社团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做实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暑期实践与专业结合,围绕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推进社会实践的阵地化、规范化、项目化建设。

三、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18. 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破除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障碍。加大对人、财、物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明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明晰权、责、利的划分和均衡工作量的分配,把干部职工履职情况与个人现实利益挂钩,奖要奖得动心,罚要罚得惊心,铲除职责不清、权责不明、苦乐不均、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的生存土壤,减少各种人为的干扰和不必要的内耗,最大限度降低学院科学发展的成本,真正做到靠制度管人而非靠领导的个人魅力和关系管人,真正做到干部有威信、群众有尊严、教师有风格、学生有个性、学院有特色。

19.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开展各类人员岗位编制核定和评聘工作。进行新一轮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注重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及教学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支持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坚持为学院选派到校外培训的教师举行学习交流汇报会。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20.加强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育人水平。提升食堂、浴池、开水房等政策性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稳定用工队伍,合理调配人员,优化工作环境,进一步压缩开支,向管理要效益。搞好培训中心、超市等经营性项目,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加并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通对外融资和开放性经营的渠道,提高经营性项目的市场份额。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以节约用工成本、节能、节水、节电为重点,进一步降低学院的管理运行成本,节约资金,将新增财力用在教学科研上和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上。

21. 加强财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提升财务集约化水平。进一步规范财务用款审批程序,严格报销手续,全面实现公务报销电子化。继续争取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民委和国家民委、教育部的支持,争取打通国家投融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缺口;继续争取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完善筹融资的结构。

22. 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工作。严格公车管理,合理调配日常用车,科学设计行车路线,杜绝“车轮上的浪费”;严格公务接待标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餐申请、审批和报销程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全院各部门工作人员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和处理现代办公软件的能力,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

23.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校”合作共建。发挥平房区首家高校的独特优势,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平房区合作共建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相关驻区企业、相关区内中小学校及社区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区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学生订单数量,发挥学院民族文化艺术体育专业优势,推动社区文化繁荣,在推动学院育人工作的同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韩国高校合作的优势,扩大交流平台,规范学生出国工作,制定相关制度,严格出国学生遴选及在国外期间教育管理,努力扩大派出学生规模,确保中韩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25.加强网络信息工作,建设数字化校园。围绕建设数字化校园总目标,坚持整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网络中心建设,建立符合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平台。今年将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期工程,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建设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建设,同时要加大普及网络信息办公知识,扩大校园“一卡通”应用覆盖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6.加强图书资料工作,建设书香校园。提高图书馆管理运行效益,发挥其在育人领域和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阅览室,开设电子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延长对师生开放时间,使其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学生学习、浓厚学术氛围、密切对外交流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7.加强民生工作,建设幸福校园。认真解决师生员工关心的重点问题,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加强对寝室、教室、办公室等师生生活、学习、工作场所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建立供水、供电、供暖的监测体系,及时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在确保教职工现有福利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部分项目额度,扩大覆盖面,让所有教职工共享学院建设发展成果。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程度,进行学院津贴制度改革。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使弱势群体更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严格掌握政策,详细制定方案,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28.加强校友联络工作。要不断地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络工作,广泛联络校友,凝聚校友力量,共谋建设发展。各教学单位要积极收集校友信息,在适当时机,学院将以地区为单位推动校友会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发挥校友为学院建设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29.做好基建收尾工作。尽快完成一期建设的遗留工作,做好审计结算、报竣验收和档案移交工作,妥善处理工程欠款问题,认真核对质保金账目,并严格按照合同做好支付工作。启动校园二期绿化工作,合理选择树种,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做好阿城吉兴林场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四、加强顶层设计,做大做强民族高等教育,全面推进学院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30. 积极谋求省部共建。抓住学院发展再次得到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切关注的重要机遇,争取省政府将学院纳入到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行业,为黑龙江省和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寻求政策支持。

31. 建立并完善黑龙江省开放共享型食品、药品、现代物流专业大学生实训基地。成立由学院牵头,企业、研发部门参加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领导小组,统筹“校研企”各方关系,落实建设任务;由进校企业承担基地的动力消耗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学院将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中用于购买设备的资金、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资金、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资金共计500万元投入到基地,用于购买实训设备,完成一期建设。同时,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项资金投入500万元,完成基地全部建设工作,并依托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实习就业和自主创业搭建载体和平台。

32. 建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产业园区。加强队伍建设,聘请一批文化艺术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定期来校工作,与校内教师合作,为开展工作提供人才保证;成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研究机构,申请省编办核定一定的编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各民族优秀人才和民族文化艺术爱好者投身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之中;办好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方向,争取成为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重点建设专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平台;采取学校投入、政府和行业支持、社会捐助、企业投入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好少数民族图书馆、少数民族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产品一条街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等“两馆一园一街一中心”;积极争取省民委、省财政厅向国家民委、财政部寻求政策支持,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方向向文化社会事业方面倾斜,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向省体育局和省民委申请在我院设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基地”。

33. 建设黑龙江省民族中小学校双语培训中心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搭配的少数民族“双语”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名师资源库;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培训中心的办学质量、运行效益和服务水平;深化蒙古语言文学教育、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建立“专业课前置、学教结合、三支导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双语”教学网站,开展远程培训。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课程建设成果和教学素材,及时传递给全省各民族中小学教师;加强与中央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联系,探索合作培养蒙古语、朝鲜语中小学教师的育人渠道。统筹“黑龙江省民族中小学校双语培训中心”和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功能,努力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规模,大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34. 建设好黑龙江省大学民族预科基地。增加省内民族预科计划,2013年少数民族预科招生计划达到800人;力争实现省内民族预科计划在高考录取中列三批次录取之前,争取单独批次录取,提高生源质量,让全省少数民族学子更加平等地享受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关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预科教育相关学校的交流,取长补短,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学院自筹60万元,申请省教育厅支持经费60万元,建设物理实验室2个(力学1个、电学1个),生物化学实验室1个,语音室1个,计算机室1个(数学实验室)。

35. 建设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学院加强继续教育中心建设,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力量,为工作开展提供人员保证;向省民委申请并积极争取省委组织部的支持,力争在学院设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以此统筹全省民族干部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省委组织部全省干部培训的年度培训计划之中,落实干部培训专项经费。

36. 启动民族地区中高职教育衔接项目。成立由学院干部教师和中职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前期调研和方案的制定;申请教育厅给予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安排专项的启动资金,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